建筑工程学院16建筑李阿彪——日本研学报告—浅析日本园林艺术
发布时间: 2019-10-17


1.日本研学简介

首先很感谢学校为我们提供了一次走出国门,拓展视野的机会。在彭志明老师辛苦的带领下,我们一共17名黄山学院师生与南一诚老师带领的芝浦工业大学师生展开了一段为期十天的日本研学活动。十天的赴日研学活动很快就结束了,但我们的学习之路没有终点——学无止境。十天的学习让我受益颇多,不仅开拓了我的视野,对建筑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也让我的个人能力和学习能力得到了提升。

来到异国他乡,我们就是一个整体。我们大多数时间都在一起,考验着的就是我们的团队协作能力。日语基础好的同学会主动解决一些语言上的问题,男生也会主动为女生去提一些重行李。在每晚的汇报过程中,每组成员互帮互助,努力将最好的一面呈现给大家。处处彰显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美好精神。日本十分重视时间观念,通常都精确到分,喜欢提前把行程安排好。到了计划的时间就做计划做的事,不会浪费时间去等待。这也让我们的时间观念深入人心,行程中规定了分散时间,集中时间和上车时间。如果其中有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那么就会影响到我们一个团队和整体。这十天我们都克服了种种困难,都能按规定的时间完成指定的任务。

踏出国门,我们的一言一行代表着就是我们国家,我们会严格要求自己,尊重当地习俗和文化。走在日本的大街上,感受到的是干净整洁的街道,人性化的设施,机动车主动礼让行人的场景。街道上找不到垃圾桶,我们的垃圾都用垃圾袋装好或者放进包里。在地铁里或者便利店旁边找到垃圾桶后,会准确地进行垃圾分类。日本的垃圾分类实现了资源的可回收利用,是值得提倡的,目前国内也在大面积推广垃圾分类,因为这不仅是一笔很大的财富,也对环境有很大益处。在商店,在景点,在宾馆,在一些服务场所感受到的是宾至如归的感觉,敬语的广泛使用已经成为日本人骨子里的东西了。在乘坐大巴车的时候,我们也用日语跟司机说声“谢谢”,一句简单的问候语,展现的更多的是我们的个人素质和修养。我们切身感受了日本的文化后,也就不难明白日本这样一个自然生存环境恶劣,物质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为何如此强大的原因了。

十天内我们一共探访了三所知名大学,分别是芝浦工业大学,东京大学和京都大学。在和这三所学校的建筑学师生交谈中发现,国内和国外的建筑学教学方式还是存在明显差异。在教学上,他们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型发展,重视学生建筑学基本素质的培养,注重通识教育,在大学的最后一年才细化专业的特点。在日本,建筑学作为广泛的学科领域,由建筑理论,城市环境,结构工程,建筑设计四个领域的基本课程组成。由于学生到大四才选择专攻方向,所以前面的通识教育使得学生们的建筑学基础知识更扎实。设计的课程作业大多数都是实际案例,学生们需要现场调研和分析,注重手工模型的制作。大学4年级的学生在修满足够学分的条件下,选择建筑学具体的研究方向和自己喜欢的导师完成毕业设计,每个老师的领域方向不同。相比国内院校,大学2年级就有建筑设计课程,一直到大学5年级毕业。设计的规模从小到大,建筑功能从简单到复杂,建筑设计课程占了全部课程中非常大的比重。

我们在东京还参观了UR晴海事务所,聆听了关于东京城市再生的规划报告会,见识到了巨大的城市规划展览模型,知道了东京未来几年的发展方向。在鸿池组公司的22层预制混凝土公寓现场中,我们了解日本先进的建筑施工技术,装配式建筑在现在得到广泛运用,先进的抗震技术确保了建筑的安全性。在积水住宅一天的学习中,上午参观了组合式钢架结构和组合式木质结构的房屋,分别从抗震,防火,防灾各个领域为我们展现了先进的建筑技术。下午参观了积水公司的现代化加工车间以及建成的绿色住宅,知道了积水公司是一个经济循环性,节能环保型的公司。“为您提供关爱地球环境,并且能放心舒适地持续居住60年以上的住宅”是积水住宅公司的理念。在大阪的NEXT21实验住宅学习中,保护环境、节约能源资源、创造舒适的人居环境是21世纪城市住宅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三大主题。今天,在探讨今后的城市环境、能源利用及生活方式应该向什么方向发展之际,日本大阪市的NEXT21未来型实验住宅独辟蹊径,大胆创新,给中国建筑界的同仁和同学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启示

我们在京都参观许多古建筑和皇家离宫,如龙安寺,金阁寺,修学院离宫,桂离宫,天龙寺和元离宫二条城。这些都是日本宝贵的世界文化遗产,其中的园林艺术是让我久久不能忘怀的,接下来我将从日本的园林艺术展开分析。

2.日本园林艺术的特点

日本是个具有得天独厚自然环境的岛国 ,气候温暖多雨四季分明 ,森林茂密 ,丰富而秀美的自然景观 ,孕育了日本民族顺应自然、赞美自然的美学观这种审美观奠定了日本民族精神的基础 ,从而使得在各种不同的作品中都能反映出返璞归真的自然观。日本园林以其清纯、自然的风格闻名于世。它有别于中国园林“人工之中见自然”,而是“自然之中见人工” 。它着重体现和象征自然界的景观 ,避免人工斧凿的痕迹 ,创造出一种简朴、清宁的致美境界。在表现自然时,日本园林更注重对自然的提炼、浓缩,并创造出能使人入静入定、超凡脱俗的心灵感受,从而使日本园林具有耐看、耐品、值得细细体会的精巧细腻,含而不露的特;具有突出的象征,能引发观赏者对人生的思索和领悟。日本园林的精彩之处在于它的小巧而精致,枯寂而玄妙,抽象而深邃。大者不过一亩余,小者仅几平方米,日本园林就是用这种极少的构成要素达到极大的意韵效果日本园林虽早期受中国园林的影响,但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己的特色,尤其在小庭院方面产生了颇有特色的庭园。

3.大雲山龍安寺、大本山天龍寺——枯山水

7世纪,中国隋文帝曾经赠送日本天皇一副盆景,在漆盘里放着几块石头这副盆景对日本园林艺术未必有真正的历史意义,却凑巧成了一个象征,日本的写意庭园,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盆景式园林,它的集中代表是枯山水。

最严格意义的枯山水是京都府大雲山龍安寺方丈南庭(传1450年)。龍安寺的石庭,东西长30m南北宽10m三面是2m来高的围墙。院里满铺白沙,有15块石头,分成5·2·3·2·3五组,疏密有致地散落在白沙之中。除了石根略有几簇苔藓外,全院了无花草树木。最高的石头不过1m,最低的同沙面相平。席地坐在方丈院南檐下的平台上潜思默想,仿佛海风飒飒而来。“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极其雄伟壮阔。庭院面积不大,却要在“尺寸之地幻出千岩万壑”,办法就是写意,就是象征。象征就是挑动观赏者的想像力,也就是观赏者的哲学、文学、艺术修养,因此枯山水常和禅学联系在一起, 运用隐喻与顿悟,对空与有、虚与实作出心灵的观照。

天龙寺内,壮丽的伽蓝和池泉回游式的曹源池融于一体,禅寺的寂静瞬间让人回归到平静的山水之间。大方丈背后广阔的曹源池,名称源于禅师在造园时池里出现了一块刻有“曹源一滴”的石碑,遂起名曹源池。天龙寺经历了八次战火洗礼,唯有这曹源池一直保留至今。曹源池是以岚山,龟山,小仓山等为借景,融合了大和绘图的传统文化和宋元画风禅文化的池泉回游式庭园。从大方丈向曹源池方向放眼眺望,远处是一组粗犷古朴的石头组成的龙门瀑。依山而下的石块组合仿若瀑布倾泻而下,在倾入池中处铺巨石,再配上鲤鱼石,表现鲤鱼跃龙门的意境。此手法对金阁寺的造园有极大影响,也是枯山水庭园的造园模本。虽说现在是干枯瀑布,但是可以推测当初石头组合背后涌出的地下水分成三段倾泻而下,经面前的小石桥底下流入曹源池内。

枯山水用石块象征山峦,用白沙象征湖海。只点缀少量的灌木或者苔藓、薇藏。枯山水选石,不同于中国的好尚湖石,不求瘦、漏、透,而求其雄浑深厚,气象壮大。精选形状纹理,或如岭岩削壁,或如连峰接岭,或如平冈远阜。也不同于中国的偏爱用石头堆叠成假山,而只利用每块石头本身的特点,单独地,或适当组合,使峰峦、沟壑、余脉等等合乎自然。两块陡峭的石头相傍,缝隙象征飞瀑(“枯泷”)一块纹理盘曲的石,横置在沟壑之前,或者铺一层卵石,象征奔湍出峡(“枯流”)。又不同于中国叠石的务求奇巧,而是山形稳重,底广顶削;不作飞梁悬石,上阔下狭的奇构;不用不同种类的石,不用大小相近、形状相似的石,不作直线排列。

大面积的水用白沙象征。沙面耙成平行的曲线,犹如波浪万重。沿石根把沙面把成环形,则是拍岸的惊涛。为了保持恰当的尺度,不植高大的树木,只植少量天矫多姿的。精心控制树形而又尽力保持它的自然。不种花而种蕨类或青苔。

4.桂离宫、修学游离宫——回游式园林

供人在其中漫步游赏的园林叫回游式园林。桂离宫、修学院离宫则是回游式园林的代表。

桂离宫,建于1620-1624年。建筑从选址到景观规划,都追求简朴而接近自然。桂离宫的建筑和庭园布局,堪称日本民族建筑的精华,不少外国人认为,“日本之美”即以桂离宫为代表。桂离宫占地6.94 公顷,有山、有湖、有岛。山上松柏枫竹翠绿成荫,湖中水清见底,倒影如镜。岛内楼亭堂舍错落有致。桂离宫的主要建筑有书院、松琴亭、笑意轩、园林堂、月波楼和赏花亭等。在“造景”方面,建筑师着眼于明朗和宽阔。整个景区以“心字池”的人造湖为中心,把湖光和山色融为一体。湖中有大小5岛,岛上分别有土桥、木桥和石桥通向岸边。岸边的小路曲曲折折地伸向四面八方,给人以“曲径通幽”之感。松琴亭、园林堂和笑意轩都是日本“茶房”式建筑,是供在这里游玩的皇室品茶、观景和休息之处。月波楼面向东南,正对心字池,是专供赏月的地方。

修学院离宫位于日本京都市左京区比睿山麓,是日本三大皇家园林之一。1656年—1659年期间后水尾上天皇建於比睿山山下的大型山庄,修学院的建造由后水尾上皇所设计与指导,连模型都是他亲力亲为。园林始建于1655年,竣工于1699年。占地约54万5000平方公尺,由上、中、下三个茶屋(庭园)构成。茶屋立於幽雅的小池之畔,建筑和大自然浑然天成,巧妙绝伦。因园建于比睿山麓,山坡上全为农田。为了不破坏农田景观,整个离宫分成三个小园,称下御茶屋、中御茶屋和上御茶屋,形成园中园的结构。三园间用松道相接,道边就是农田。

这类园林范围比较大,人在里面活动,观赏条件和小院落大不相同。虽然也要解决有限的园林同阔大的自然景观之间的矛盾,手法却很不样了。第一个方法是巧于剪裁,裁取大自然中各种典型的美景,再现于园林之中,而舍去它的平淡部分。于是园林中风景点密集,“百尺百景”,园林的范围在印象中扩大了。

  其次是曲折,借曲折以延长游览路径,变化景色。由于路径曲折,同一个景可以有多种面貌。桂离宫、修学院离宫等,都在中央辟个大水池,岸线大进大退,则沿岸的山自然峰回壑转,穿行在山水之间的小径便纡回索绕,园林仿佛大多了。

  再次是增加层次。曲折就能增加层次,再加上岛、冈、桥、林的掩映,不使园林景色一览无余,却又山重水复,挑逗人去寻胜探幽。第四是缩小尺度。曲折多,层次多,尺度就小。建筑物也避免过大的体积。连水面也不让开阔,总要把它分为几片。局部利用写意手法,三尺五尺的瀑布,一步两步的石桥,反衬得水阔山高。第五是分区设景,各区之间性格的差异十分显著,以增加园林风景的丰富性。一般都有山景区,水景区。

虚拟扩大园林界限的另一个方法是借景,就是利用园林之外的自然景色,而把园林当作个观赏点。修学院离宫范围并不很大,但造在比睿山云母坂的西麓,山城平野,一望可收,它的界限就在望断天涯处。

园林的丰富性还借助于四季的变化。例如,桂离宫里,春有赏花亭、夏有瓜烟茶屋、秋有月波楼、冬有松琴亭,各按季节的典型特色设景。月波楼的题名根据白乐天的诗,“曹源不涸直臻今,一滴流通广且深,曲岸回塘休着眼,夜阑有月落波心”,则园林里除了画意之外,又有意识地引进了诗情。

5.中日园林艺术的差异

日本“回游式”的造园手法同中国园林“移步换景”手法是相似的,但它们同明、清两代中国的皇家园林和私人园林又都有重要的差别。主要差别是日本园林中建筑物的比重弱。中国清代的大型皇家园林,有金碧辉煌的建筑群形成轴线;小型私家园林,廊庑馆阁同园林相穿插,彼此衬托,融合在一起日本的则不然,除了点景的茶亭之类,很少有建筑物。比如二条城二之丸殿,建筑物和园林平行展开,虽然关系密切,但并不穿插,园林还是自成体日本的桂离宫里,建筑物偏处池塘西岸,并没有控制园林构图的意思。而且建筑物体积小,不对称色彩淡雅,风格简素,服从于园林的艺术。其次是用石的不同。比起中国的假山,日本的更少斧凿痕迹,更富有想像力,更多真实的野趣。中国的假山多模仿一丘壑,而日本的概括着更加阔大得多的自然景观,与汉、唐的中国园林或者近似。两国园林的小建筑也很不一样。日本园林里的石灯石水钵、路径等都很有特色,路径铺砌尤其精雅